[1]秦尚海.高校德育评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2]赵祖地.高校德育评估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3]沈壮海,段立国.思想政治教育测评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教育研究,2014,(9).
[4]孙崇文,伍伟民,赵慧.中国教育评估史稿[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5]如韩迎春.中美高校德育评估标准比较及其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1).闫晓.当代中美高校德育评价比较研究[D],福建:厦门大学,2007.
[6]王熙.西方价值观教育评价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方法[J],教育学报,2017:(4).
[7]赵伶俐.以目标与课程为支点的美育质量测评--为了有效实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7,(5).
[8]马健生等著.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国际比较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9]王茂胜.思想政治教育评价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10]吴立忠,王玉香.论社会工作视野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的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16,(7).
[11]李怀杰.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评价及其实践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2017,(6).
[12]祁占勇,罗澜,陈鹏.高等教育评估权的行政法透视[J],高等教育研究,2017,(3).
[13]罗布江村,赵心愚,冯瑛,李永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原则测评体系的建构原则与方法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14]万美容.论评价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J],思想理论教育,2015,(7).
[15]成春,李向成.定性与定量测评相结合原则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测评中的应用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3,(12)
[16]王士永,马驰知.深度辅导评价的理论构建与解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4。(1).
[17]王莎.大数据评价:把脉高校学生思想动态的现实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2017,(10).
[18]鲁杰,刘培峰.论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的二重维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7,(8).
[19]谢迪斌.评价标准通约与共享是意识形态整合的重要前提--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功能的实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7,(1).
[20]杨瑞东,倪士光.基于学生满意度的德育评价模型的开发和应用[J],现代教育技术,2014,(8).
[21]李杰.大学生政治素质评估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3.
[22]范杨.新时期军队入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7).
[23]鲁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估理念论析--基于社会价值与个体价值同构的论域[J],江苏高教,2015,(2).
[24]张耀灿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体系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
[25]蔡晓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评价[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26]骆郁廷主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评价新探[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27]鲁宇红,郭建生编著.应用型本科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评价体系研究[J],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28]张忠家,黄义武等著.产学研合作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